行業新聞
發展核心技術 光伏產業不斷升級換代
發布日期:2015-11-12 瀏覽次數: 文章來源:銳石公司
導讀: 為在新常態經濟環境中有效推動能源革命進程,中國政府將發展光伏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服務能源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
為在新常態經濟環境中有效推動能源革命進程,中國政府將發展光伏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服務能源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在日前舉行的2015中國光伏大會上,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光伏產業不僅要在產業規模上有所發展,更要在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提升競爭力,特別是要掌握核心技術,使產業不斷升級換代,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市場的開拓和應用,創造各種適合中國實際條件的商業模式。
光伏發展引發貿易摩擦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指出,光伏產業是半導體技術與新能源需求融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產業結構,緩解環境保護壓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經歷了前期階段性的困境后,今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持續回暖,1~9月,中國多晶硅產量達10.7萬噸,同比增長9.1%。電池組件的產量達31GW,同比增長32%。新增并網光伏裝機容量約10.5GW,累計裝機容量超過38GW,在中國18家多晶硅企業中,10家實現滿產,前10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過15%。
近兩年,中國光伏產業在歐美相繼“雙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面臨嚴峻考驗。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劉丹陽指出,面對嚴峻、復雜、多邊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國出口產品頻繁遭遇貿易摩擦,作為高科技新興產業的光伏產業也未能幸免。
對于光伏貿易摩擦的應對,中國政府與業界密切配合、據理力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同時應該認識到,中國企業在今后參與國際競爭時,還將面臨著技術壁壘、知識產權、環境標準、勞工標準、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更高標準,可能引發比較廣泛、更加多樣的貿易摩擦。
劉丹陽認為,首先,中國企業應該重視貿易摩擦的應對,了解國際規則,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第二,積極參與、廣泛開展業界對話,通過磋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第三,規范經營和出口秩序,采取市場多元化戰略,避免貿易摩擦的發生;第四,要著眼長遠,與世界進行融合,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國際范圍的產業合作。
中國光伏補貼拖欠嚴重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光伏制造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在工業總體下行的大環境下逆勢增長,同比增幅達30%。但與此同時,仍有多個光伏企業負債率高企,拖欠補貼等問題也未能解決。
目前,中國光伏行業整體前景向好,但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不及時、不到位已成為影響光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形成三角債,對整個產業鏈產生負面影響。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葉超表示,現在電發出來了,但補貼發放過程很不靠譜,各個地方都沒有明確的說法,有的電站建好后大半年都收不到電費,這對電站的發展很不利。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透露,最長的已拖欠2年,加上今年上半年的拖欠,估計已累計拖欠2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財政部、能源局、發改委、國家電網,行業協會以及發電企業等都應積極籌措解決。如果是補貼金額來源問題,可以考慮增加電費中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部分;如果是補貼發放渠道冗雜問題,是否可以考慮讓國家電網代墊付,年底由國家電網和財政部統一結算。還可以結合正在推進的資源環境稅費改革,盡快出臺環境稅、碳稅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資金支持機制。
10月12日,在中國光伏領袖峰會上,梁志鵬表示,為了支持行業發展,光伏補貼未來8~10年不會停,不過未來會重點發展分布式光伏,補貼也有所傾斜。
梁志鵬認為,光伏行業未來要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光伏系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同時要實現產業升級,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全產業鏈技術能力和產業配套體系。此外,國家將通過政策引導先進技術產品擴大市場,加大領跑者示范基地建設規模。
優化并網及電價補貼機制
懷進鵬認為,在行業生產經營情況趨于向好的同時,中國光伏行業面臨著發展的新機遇和發展中的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仍需優化,電池、組件等環節產業集中度需進一步提高;二是技術研發投入不足,技術路線單一,新技術、新產品儲備欠缺;三是行業融資存在困難,企業債務負擔較重;四是光伏發電并網、電價補貼等體制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完善。
下一步,針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特點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工信部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繼續落實《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推動行業規范與電站建設,補貼發放信貸授信,出口退稅等工作,加強協同聯動,持續增強規范產業發展效果。二是深入落實《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引導和推動光伏企業自愿開展兼并重組,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三是統籌利用多種資源渠道,持續支持光伏發展核心技術 光伏產業不斷升級換代企業開展關鍵工藝技術創新和前瞻性基礎研究,提高產業競爭力。四是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完善產業發展配套體系建設,強化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建設,優化光伏發電并網及電價補貼機制,破除國內光伏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妥善應對國際貿易糾紛,加強國際產業合作,特別是在進一步推進全球光伏產業合作,推進氣候變化和解決新的能源發展問題,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友善的合作機制來擴大海內外的交流。
工信部電子司電子基礎處副處長金磊透露,目前,部分光伏企業的兼并重組在推進,工信部正在研究采取PPP的模式支持部分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光伏電站建設,同時按照國家有關“一帶一路”發展的布局,推動光伏產業走出去,目前與部分國家和地區已有深度接觸,而且一些企業已有實際動作。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光伏業卻逆勢增長,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裝機量同比新增161%。業內人士預言,今年四季度由于受國家能源局新增光伏裝機量影響,我國光伏產業或將出現跳躍式增長,令光伏組件價格有望在四季度小幅上升。 (資料圖片)
光伏發展引發貿易摩擦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指出,光伏產業是半導體技術與新能源需求融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產業結構,緩解環境保護壓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經歷了前期階段性的困境后,今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持續回暖,1~9月,中國多晶硅產量達10.7萬噸,同比增長9.1%。電池組件的產量達31GW,同比增長32%。新增并網光伏裝機容量約10.5GW,累計裝機容量超過38GW,在中國18家多晶硅企業中,10家實現滿產,前10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過15%。
近兩年,中國光伏產業在歐美相繼“雙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面臨嚴峻考驗。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劉丹陽指出,面對嚴峻、復雜、多邊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國出口產品頻繁遭遇貿易摩擦,作為高科技新興產業的光伏產業也未能幸免。
對于光伏貿易摩擦的應對,中國政府與業界密切配合、據理力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同時應該認識到,中國企業在今后參與國際競爭時,還將面臨著技術壁壘、知識產權、環境標準、勞工標準、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更高標準,可能引發比較廣泛、更加多樣的貿易摩擦。
劉丹陽認為,首先,中國企業應該重視貿易摩擦的應對,了解國際規則,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第二,積極參與、廣泛開展業界對話,通過磋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第三,規范經營和出口秩序,采取市場多元化戰略,避免貿易摩擦的發生;第四,要著眼長遠,與世界進行融合,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國際范圍的產業合作。
中國光伏補貼拖欠嚴重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光伏制造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在工業總體下行的大環境下逆勢增長,同比增幅達30%。但與此同時,仍有多個光伏企業負債率高企,拖欠補貼等問題也未能解決。
目前,中國光伏行業整體前景向好,但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不及時、不到位已成為影響光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形成三角債,對整個產業鏈產生負面影響。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葉超表示,現在電發出來了,但補貼發放過程很不靠譜,各個地方都沒有明確的說法,有的電站建好后大半年都收不到電費,這對電站的發展很不利。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透露,最長的已拖欠2年,加上今年上半年的拖欠,估計已累計拖欠2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財政部、能源局、發改委、國家電網,行業協會以及發電企業等都應積極籌措解決。如果是補貼金額來源問題,可以考慮增加電費中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部分;如果是補貼發放渠道冗雜問題,是否可以考慮讓國家電網代墊付,年底由國家電網和財政部統一結算。還可以結合正在推進的資源環境稅費改革,盡快出臺環境稅、碳稅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資金支持機制。
10月12日,在中國光伏領袖峰會上,梁志鵬表示,為了支持行業發展,光伏補貼未來8~10年不會停,不過未來會重點發展分布式光伏,補貼也有所傾斜。
梁志鵬認為,光伏行業未來要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光伏系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同時要實現產業升級,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全產業鏈技術能力和產業配套體系。此外,國家將通過政策引導先進技術產品擴大市場,加大領跑者示范基地建設規模。
優化并網及電價補貼機制
懷進鵬認為,在行業生產經營情況趨于向好的同時,中國光伏行業面臨著發展的新機遇和發展中的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仍需優化,電池、組件等環節產業集中度需進一步提高;二是技術研發投入不足,技術路線單一,新技術、新產品儲備欠缺;三是行業融資存在困難,企業債務負擔較重;四是光伏發電并網、電價補貼等體制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完善。
下一步,針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特點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工信部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繼續落實《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推動行業規范與電站建設,補貼發放信貸授信,出口退稅等工作,加強協同聯動,持續增強規范產業發展效果。二是深入落實《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引導和推動光伏企業自愿開展兼并重組,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三是統籌利用多種資源渠道,持續支持光伏發展核心技術 光伏產業不斷升級換代企業開展關鍵工藝技術創新和前瞻性基礎研究,提高產業競爭力。四是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完善產業發展配套體系建設,強化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建設,優化光伏發電并網及電價補貼機制,破除國內光伏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妥善應對國際貿易糾紛,加強國際產業合作,特別是在進一步推進全球光伏產業合作,推進氣候變化和解決新的能源發展問題,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友善的合作機制來擴大海內外的交流。
工信部電子司電子基礎處副處長金磊透露,目前,部分光伏企業的兼并重組在推進,工信部正在研究采取PPP的模式支持部分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光伏電站建設,同時按照國家有關“一帶一路”發展的布局,推動光伏產業走出去,目前與部分國家和地區已有深度接觸,而且一些企業已有實際動作。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光伏業卻逆勢增長,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裝機量同比新增161%。業內人士預言,今年四季度由于受國家能源局新增光伏裝機量影響,我國光伏產業或將出現跳躍式增長,令光伏組件價格有望在四季度小幅上升。 (資料圖片)
相關閱讀
- 02-0411月份中下旬開始,白剛玉原料氧化鋁粉價格基本持續維穩
- 02-22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耐火材料制造新通知
- 11-30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砂輪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12月1日起
- 06-17傾倒爐棕剛玉價格已經非常接近固定爐
- 12-2180后一年找到8顆金剛石
- 04-16納米金剛石薄膜應用開辟新道路
- 12-18武陟縣磨料磨具等四大產業園區加速提質轉型
- 06-15銳石白剛玉價格依舊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