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十三五”規劃與磨企定位
發布日期:2016-01-12 瀏覽次數: 文章來源:銳石公司
導讀: 五年一個循環,五年一步臺階。 去年(2015年)10月底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討論并提出了關于我國經濟的十三五規劃的建議。
五年一個循環,五年一步臺階。
去年(2015年)10月底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討論并提出了關于我國經濟的“十三五”規劃的建議。結合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的形勢以及國際間“工業4.0”激烈競爭的背景,“十三五”規劃的五年,將是我國整體經濟軟著陸的關鍵五年,同時也是中國向制造強國建設“三步走”戰略提出的第一個五年,因而這五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磨料磨具行業作為工業的牙齒,是制造業不可分割的一個分支,并且已伴隨著新中國走過了一段光輝的歷程。離開政策經濟去談任何理論經濟,那只會是水月鏡花。從“一五”期間由東德協助興建的第二砂輪廠,到改革開放后各地磨企的競相綻放,再到2014年行業總產值達300億元的規模,可以說磨料磨具行業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政策規劃的影子。
下面,我們將通過對國內行業觀點、業內認識的看法進行梳理,并對磨料磨具行業的“十三五”發展趨勢做些預測。
前不久,幾乎國內外主流媒體都大篇幅刊登過大意為“‘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長率將下調至6.5%”的文章,這也客觀反映出國內外都對中國經濟步入新拐點的共識。
對于磨料磨具行業而言,經濟增速的減緩意味著投資的減緩,意味著需求的減少。但相比量的增長,新常態下磨企質的增長更有意義。隨著市場對品牌、品質、服務等領域認知度的愈發關注,低端市場的價格戰將會被大多數企業摒棄。“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軟著陸已成定局,市場需求將很難再出現高速度的持續增長期,企業在品牌構建、技術積累以及產品品質提升上,都將質的增長放在更重要位置,這也越來越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區域發展的新三大戰略,再加上東部跨越發展、老東北振興、中部崛起、西部開發這些橫亙國內的四大經濟板塊,最終形成“四大板塊”+“三個支撐帶”的戰略大布局。在“十三五”中,這些政策紅利的釋放都是巨大的市場。
磨具出海,也將成行業另一種新常態。這就意味著,國內的磨料磨具只盯著自己“一畝三分地”是不夠的。隨著“十三五”規劃中各大國家級戰略的陸續出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與越來越多國家自由貿易協定的落地,自由貿易、跨境交易,自由結算,這些都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此外,越來越多的國內磨企業出于國外政策以及成本因素的考慮,選擇直接將工廠建在國外,這也是國際間產業轉移承接的正常體現。
“PM2.5”、“APEC藍”、“閱兵藍”,一系列關鍵詞都讓人聯想到發展與環境的問題。在新一代的國家戰略里,國家也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不能再像以往一樣,為了GDP的增長而破壞了環境。地方市長被環保部約談、企業高管被約談,這都顯示出國家對于環保領域的重拳正在揮舞。
磨料磨具作為高耗能的產業鏈的一個環節,勢必會遇到更嚴苛的環評審核。環評對于一些生產工藝落后、設備簡陋、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無疑是一道“逐客令”。綠色環保、技術創新將會是一個發展主流。
2015年的整體經濟形勢不佳,外貿疲弱,國內需求不振,并且在新的一年依舊難有大的改觀,企業的生產環境將會更加嚴峻。未來的五年將會是行業快速洗牌期,企業的關閉、停辦、合并、轉產、退出等將會是行業的新常態,通過對資源的再整合,加快行業轉型升級的節奏。這也是中國制造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市場經濟的選擇是優勝劣汰,而一些不具備核心競爭力、資金流少的、品牌建設薄弱的企業將會在未來五年被洗牌掉。
熬下去,似乎是企業的共識。只有成功熬過這五年,才能贏得新生,成為行業的佼楚。
“互聯網+”無處不在
去年兩會提出的“互聯網+”概念是“互聯網+傳統行業”相加的模式。這一概念看起來真的很高大上,但在“十三五”階段,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聯系將更加緊密,這一理念的運用將成為一種常態化。圍繞大數據、實現點對點、多屏跨平臺溝通的商業模式,使生產企業和消費市場更加無縫銜接。
“互聯網+”解決的是“產品應該生產成什么樣、生產了賣給哪些群體”這個問題,借助用戶大數據,實現各產品信息的互聯互通,在流通中產生價值。如今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已經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將是“互聯網+”商機的基礎。
我國磨料磨具行業大而不強,除個別企業外,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總體仍處于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
未來的五年,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行業里資金鏈強大、有技術積累、營銷渠道覆蓋強的企業將會逐步脫穎而出,它們通過各類市場化運作,強化優勢,砍掉劣勢,并且不斷被市場看好,更能抵抗住市場寒冬的侵襲。這部分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結果將是誕生一批行業的龍頭企業,這與國家“造就一批裝備制造業競爭力強大的企業”的初衷可謂不謀而合。
應該看到,“十三五”期間將會是磨料磨具行業的關鍵洗牌期。未來的五年,無論對綜合競爭力強大的大型企業,亦或是在細分領域小而美的中小企業而言,都非常重要。
磨料磨具市場競爭是市場自由競爭的,在經濟學上,市場自由競爭最終會演變成寡頭競爭。而“十三五”期間將會是朝著這種方向演變的重要五年。而且,這五年國家經濟發展繼續維持在新常態下,整個行業產業升級速度將更加快,外界的變化遠比想象中的更快,磨企就站在這樣的時代風口,套用央視體育頻道國足解說的口頭禪,“留給中國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去年(2015年)10月底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討論并提出了關于我國經濟的“十三五”規劃的建議。結合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的形勢以及國際間“工業4.0”激烈競爭的背景,“十三五”規劃的五年,將是我國整體經濟軟著陸的關鍵五年,同時也是中國向制造強國建設“三步走”戰略提出的第一個五年,因而這五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磨料磨具行業作為工業的牙齒,是制造業不可分割的一個分支,并且已伴隨著新中國走過了一段光輝的歷程。離開政策經濟去談任何理論經濟,那只會是水月鏡花。從“一五”期間由東德協助興建的第二砂輪廠,到改革開放后各地磨企的競相綻放,再到2014年行業總產值達300億元的規模,可以說磨料磨具行業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政策規劃的影子。
下面,我們將通過對國內行業觀點、業內認識的看法進行梳理,并對磨料磨具行業的“十三五”發展趨勢做些預測。
質>量
前不久,幾乎國內外主流媒體都大篇幅刊登過大意為“‘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長率將下調至6.5%”的文章,這也客觀反映出國內外都對中國經濟步入新拐點的共識。
對于磨料磨具行業而言,經濟增速的減緩意味著投資的減緩,意味著需求的減少。但相比量的增長,新常態下磨企質的增長更有意義。隨著市場對品牌、品質、服務等領域認知度的愈發關注,低端市場的價格戰將會被大多數企業摒棄。“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軟著陸已成定局,市場需求將很難再出現高速度的持續增長期,企業在品牌構建、技術積累以及產品品質提升上,都將質的增長放在更重要位置,這也越來越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釋放政策紅利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區域發展的新三大戰略,再加上東部跨越發展、老東北振興、中部崛起、西部開發這些橫亙國內的四大經濟板塊,最終形成“四大板塊”+“三個支撐帶”的戰略大布局。在“十三五”中,這些政策紅利的釋放都是巨大的市場。
磨具出海,也將成行業另一種新常態。這就意味著,國內的磨料磨具只盯著自己“一畝三分地”是不夠的。隨著“十三五”規劃中各大國家級戰略的陸續出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與越來越多國家自由貿易協定的落地,自由貿易、跨境交易,自由結算,這些都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此外,越來越多的國內磨企業出于國外政策以及成本因素的考慮,選擇直接將工廠建在國外,這也是國際間產業轉移承接的正常體現。
環保思維左右格局
“PM2.5”、“APEC藍”、“閱兵藍”,一系列關鍵詞都讓人聯想到發展與環境的問題。在新一代的國家戰略里,國家也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不能再像以往一樣,為了GDP的增長而破壞了環境。地方市長被環保部約談、企業高管被約談,這都顯示出國家對于環保領域的重拳正在揮舞。
磨料磨具作為高耗能的產業鏈的一個環節,勢必會遇到更嚴苛的環評審核。環評對于一些生產工藝落后、設備簡陋、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無疑是一道“逐客令”。綠色環保、技術創新將會是一個發展主流。
“關停并轉退”成新常態
2015年的整體經濟形勢不佳,外貿疲弱,國內需求不振,并且在新的一年依舊難有大的改觀,企業的生產環境將會更加嚴峻。未來的五年將會是行業快速洗牌期,企業的關閉、停辦、合并、轉產、退出等將會是行業的新常態,通過對資源的再整合,加快行業轉型升級的節奏。這也是中國制造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市場經濟的選擇是優勝劣汰,而一些不具備核心競爭力、資金流少的、品牌建設薄弱的企業將會在未來五年被洗牌掉。
熬下去,似乎是企業的共識。只有成功熬過這五年,才能贏得新生,成為行業的佼楚。
“互聯網+”無處不在
去年兩會提出的“互聯網+”概念是“互聯網+傳統行業”相加的模式。這一概念看起來真的很高大上,但在“十三五”階段,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聯系將更加緊密,這一理念的運用將成為一種常態化。圍繞大數據、實現點對點、多屏跨平臺溝通的商業模式,使生產企業和消費市場更加無縫銜接。
“互聯網+”解決的是“產品應該生產成什么樣、生產了賣給哪些群體”這個問題,借助用戶大數據,實現各產品信息的互聯互通,在流通中產生價值。如今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已經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將是“互聯網+”商機的基礎。
龍頭企業顯現
我國磨料磨具行業大而不強,除個別企業外,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總體仍處于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
未來的五年,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行業里資金鏈強大、有技術積累、營銷渠道覆蓋強的企業將會逐步脫穎而出,它們通過各類市場化運作,強化優勢,砍掉劣勢,并且不斷被市場看好,更能抵抗住市場寒冬的侵襲。這部分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結果將是誕生一批行業的龍頭企業,這與國家“造就一批裝備制造業競爭力強大的企業”的初衷可謂不謀而合。
應該看到,“十三五”期間將會是磨料磨具行業的關鍵洗牌期。未來的五年,無論對綜合競爭力強大的大型企業,亦或是在細分領域小而美的中小企業而言,都非常重要。
磨料磨具市場競爭是市場自由競爭的,在經濟學上,市場自由競爭最終會演變成寡頭競爭。而“十三五”期間將會是朝著這種方向演變的重要五年。而且,這五年國家經濟發展繼續維持在新常態下,整個行業產業升級速度將更加快,外界的變化遠比想象中的更快,磨企就站在這樣的時代風口,套用央視體育頻道國足解說的口頭禪,“留給中國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上一篇:寧波材料所在碳化硅先驅體制備技術方面取得進展
- 下一篇:磨料磨具行業熱點投資地域分析
相關閱讀
- 02-0411月份中下旬開始,白剛玉原料氧化鋁粉價格基本持續維穩
- 02-22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耐火材料制造新通知
- 11-30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砂輪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12月1日起
- 06-17傾倒爐棕剛玉價格已經非常接近固定爐
- 12-2180后一年找到8顆金剛石
- 04-16納米金剛石薄膜應用開辟新道路
- 12-18武陟縣磨料磨具等四大產業園區加速提質轉型
- 06-15銳石白剛玉價格依舊堅挺